《安娜卡列尼娜》的翻译费只够买张机票 |
昨天,即将迎来90华诞的著名翻译家草婴先生由夫人盛天民代表,将新近出版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彩色插图本12卷赠送给巴金故居。数位翻译家、出版人出席了赠书仪式。仪式上,如今的文学翻译稿费标准引来诸多感叹。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昨天出席赠书仪式的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秘书长赵芸提供了一组数字目前的文学图书翻译,基本上都实行按字数统计的稿费制而非按印数结算的版税制,稿费一般千字50元到70元不等,偶尔有给到80元、90元的。也就是说,翻译一本10万字的小说,译者最少只能拿到5000元的稿费,还要缴税。草婴夫人透露,草婴曾多次呼吁将翻译稿费制改为版税制,他翻译的《安娜卡列尼娜》印了好几百万册,但草婴当年拿到的稿费,只够买一张女儿去美国留学的机票。 译者陈召强在微博上算了一笔账:从译者拿到外版书到拿到翻译费,大概需要9个月(翻译3个月、编辑出版3个月、出版后3个月结算);稿费800元以上税率为20%;如果一本书出版不及时,拿到翻译费的时间更长。 翻译人才不断流失 陈召强日前宣布:“鉴于图书翻译的付出和回报严重不对等,暂时不再翻译图书了。”而赵芸昨天透露,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现有的年轻会员中,没有一名专职文学图书翻译,大部分都是高校老师或一些出版社编辑兼职,完全是凭借对翻译、对文学的热爱在做,“稿费只能放在一边,但是靠奉献,一次两次可以,不是长久之计。” 有很多读者抱怨,现在的翻译图书良莠不齐。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译者黄昱宁表示,稿费低肯定是原因之一,至少影响了专职译者的存在。她说,最难啃的骨头那些缺少现成工具书可以参考、从文学理念到遣词造句到知识爆炸程度都超出老译者认知范围的作品都是中青年译者在承担,翻译稿费低廉最大的受害者也是他们。 出版单位也有难处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赵武平告诉记者,对于一些版权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老作品,译者可以向出版社要求实行版税制。但如果是新的作品,目前只能实行稿费制。因为国外作家已经拿了相当高的版税,如果再给译者版税,低了译者不肯,高了出版社实在承担不起。 身为译者,黄昱宁支持提高译者稿费,但作为出版社工作人员,她也了解其中的难度。“大部分翻译类图书如果大幅度提高译者稿费,根本就不可能收回成本。”黄昱宁说,除非图书价格和销量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否则目前的稿费标准很难大幅度提高,只能循序渐进地改善。她表示,这个尴尬局面在国外同样存在,文学译者除了少数很有名气的,大部分得到的稿费和投入的精力都不成比例,所以很多都是高校退休教授在做。 仍有译者愿意坚守 “公正地讲,文学翻译在稿费之外,给我带来了很多别的东西,比如成就感、知名度。”黄昱宁说。她并不赞成把低稿费对文学翻译整体状况的影响看得太过严重,“我认识的大部分译者都有本职工作能够安身立命,认为现在的翻译质量比以前差也是一种偏见,某些单项上我认为还是有提高。”曾翻译《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译者孙仲旭也表示:“爱上翻译是种难以戒除的瘾,我就从来不会声言放弃。再说了,翻译资料什么的钱再多,仍然跟译出一本书、让万千人读到时带来的满足感无法相比。” 赵芸则提到,目前国内缺乏重要的文学翻译奖项对译者来说也是一种缺憾,“只有鲁迅文学奖下设了一个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而且在高校里,翻译作品在评职称时是不算学术成果的,年轻译者的成绩很难得到肯定。”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