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雅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林少华:文学翻译是美的艺术转换

 1、从《挪威的森林》到现在的《远方的鼓声》、《地下》等作品,村上春树现在的创作状态是什么样的?作品风格的变化是他在做转型吗?
 
  ——就作品风格或文体来说,他出道三十二年来并无明显变化,简约、幽默、平静舒缓而又暗起波澜,富有节奏感和情韵美。有变化的是主题。如果说前半期意在通过心灵内部的诗意操作追求灵魂的自由,后半期——以《奇鸟行状录》为界——则转而叩问外部体制,在体制这堵高墙面前争取作为“鸡蛋”的个体灵魂的尊严与自由。
 
  2、村上春树的作品只有《挪威的森林》和《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和爱情关联的比较多,也因此为很多读者熟悉,其他作品都和“言情”不太沾边。很多读者也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一些思考社会的严肃意义,因此有人会说他是言情作家,也有人不以为然,你觉得他是怎么样的一个定位?他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他当然不是言情作家,世界上恐怕也没有谁说他是言情作家。日本一般把文学分为纯文学和大众文学两大类,前者追求作品的严肃性和艺术性,后者着眼于娱乐性或商品性。我认为村上作品基本属于前者。他本人只是说他是作家。日本也没人给他贴上例如后现代作家、“小资”作家等标签。
 
  3、很多人对你的翻译才华不吝赞美,文学作品的翻译除了要把两种不同的语言翻译过来,更重要的是要把作品中包含的感情和原著的风采一并展示出来,你怎么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你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把什么东西转换过来?
 
  ——这点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涉及了。文学创作是艺术活动,文学翻译也是艺术活动——就中文翻译来说,就是要运用中文这一语言符号系统将原著的艺术境界艺术地传达过来。而当下的一些文学翻译作品以至翻译批评,往往过于强调语义语法的准确性,而忽略了艺术境界或审美效果的对应性。所以如此,除了认识误区,也同译者缺少艺术悟性和中文——作为文学艺术语言的中文——功力不足有关。换句话说,文学翻译绝不仅仅是语汇、语法、语体的转换,而更是美的艺术转换。哪怕再标榜准确,而如果读起来不能给人以文学阅读特有的审美愉悦,那又算哪家子文学、哪家子“准确”呢?
 
  4、日本作家中除了村上春树,还有那些作家的作品也是你很像翻译过来给中国读者分享的?日本的新生代作家有没有你关注的?
 
  ——除了村上,我还翻译过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井上靖等二三十部名家之作。近来较有反响的是川端《雪国》、《伊豆舞女》的新译本和儿童文学“活宝三人组”系列。对新生代作家关注不多,看过一部分,很失望。过于猎奇,难成大器。
 
  5、有没有想过把中国作家的一些文学作品介绍给日本读者?你会介绍谁的作品?
 
  ——很想把张炜的《你在高原》介绍出去,可惜我既没那个能力,又没那个时间。我毕竟不是职业翻译家,教书带研究生和学术研究是我的本职工作,忙得一塌糊涂,恨不得一天有三十六个小时才好。
 
Copyright?2010智雅翻译       沪ICP备1021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