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赵启正谈对外传播中的翻译事业 |
赵启正:大家知道,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今天,发展翻译事业就是翻译本国实力。翻译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各国都是必要的,但我要说,对中国尤其重要。 近100多年来,在学习外国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很多外语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词汇被我们以外来语的形式收入到中文里面,比如,至今使用的许多物理、数学、化学的词汇都是外来语,有的是由英语变日语,再由日语变汉语的。与之相比较,近代以来,我们中国的词汇输入到外语中的就较少。也就是说,我们在近代中国文化方面对外国的影响是较弱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每年要翻译100—200种中国的书,而甲午海战之后立刻降到了每年2、3种。那时,日本人认为学习中国的时代过去了,没有必要再向中国学习了! 再看看我们今天的对外版权贸易:中国和外国的逆差是16:1!原因是我们向外国传递中国文化的力量确实还比较弱,也包括我们的外语力量欠缺。在介绍中国方面,很多外国有需求的书需要我们译成外文,或至少要将摘要译成外文才能走向市场。我们在国际图书市场上操作不力,表面上讲是我们的对外供应意识不足,其实,深度的原因是我们的中翻外的人才非常匮乏,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还有一个例子。去年我访问西班牙,送给对方一个宣传折页,里面有中国的西班牙语的广播和网址的介绍。西班牙人看后非常感慨,他说,中国的确是个大国,对我们小国这么重视;我们就没有力量来做中文的电台和网络。不过,他又说,西班牙语在世界上有12个国家使用,因此,我们的书和报纸不用翻译;相比之下,世界上使用中文的只有1到2个国家。大家必须认识到,由于我们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又由于外国人中认识中文的人较少,因此,要向世界说明中国,我们就更加需要翻译,尤其需要高级翻译。 |
|